一线回访|低空经济持续升温:政策落地,订单多了,有企业开始抢人
来源: | 作者:低空经济商情 | 发布时间: 125天前 | 30 次浏览 | 分享到:

“春江水暖鸭先知。主机厂就是在江里游的鸭子,2024年3月全国两会后,整个赛道热度就升温了。”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低空经济元年”。


陈炎表示,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各方热情进一步高涨。整个下半年,长三角、珠三角的重点城市,对低空经济支持的力度明显在加大,很多实际的支持措施出台并落地。“一些地方成立了专项基金,投资机构越来越多跟我们接洽。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发出明确的信号,吹响了全面发展低空经济的号角。”


当前低空经济,火热的不仅是概念,还有订单。我国低空经济正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涌现出许多电动垂直起降(eVTOL)技术和制造商。近期,澎湃新闻记者回访了2024年调研过的重点科技型企业,观察他们在技术、商业上的新进展,以及作为“新引擎”为地方经济带来的新动能。


商业上的进展

作为2024年新兴产业的关键词之一,低空经济,商业上的进展令人振奋。


陈炎表示,零重力现在有两款机型签署了订单。“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A已经可以带来营收,核心零部件实现100%国产化,具有教练机资质,应用于飞行培训及飞行体验。该款机型2024年已取得近百架确认订单。”


陈炎介绍,另一款机型ZG-ONE,正开始取证的流程,目前已有千余架的意向订单。“意向订单主要来自文旅行业、景区。表明这款产品初步得到市场的认可。我们也会把意向订单陆续进行转化,成为确认订单。”



低空经济航空器主要有三类:除了传统的直升飞机、固定翼飞机、飞艇,还包括无人机、eVTOL。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电动垂直起降又分为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旋翼三大主流构型。


牧羽天航空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重载复合翼及倾转eVTOL无人机的研发、制造、运营为一体的综合企业,从整机到系统部件高度垂直整合,已经在载人飞机、无人机领域默默耕耘了20年。


2018年,牧羽天航空创始人王勇将企业迁入无锡高新区空港经开区,为大规模量产做准备。基于此前载人飞机的研发经验,开始专攻重载荷eVTOL。



出生于机械工程师家庭的王勇,从小就是一名航空发烧友。1990年,20岁的王勇制作出了人生中第一架飞行器——“三角翼”。这架三角翼也成了王勇航空事业的最初原点。2004年开始正式搭建团队研发载人飞机,2018年,全面转向大型无人机,也就是货运eVTOL赛道。


2024年1月30日,牧羽天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款油电混合吨级eVTOL无人机(型号:AT1280)多旋翼转换固定翼航线飞行+固定翼转换多旋翼模态安全降落的飞行测试。这款起飞重量1.3吨、载重设计500公斤的混合动力垂起固定翼飞机,近期即将去新疆做远距离、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试飞。为尽可能保证飞行安全,航空器需多次试飞,积累飞行数据。


“这款飞机有客户在和我们谈,2025年可能采购十架。我们和东南亚的客户也在谈,计划作为海岛之间的运输工具。如果拿下这个订单,就是近1600架,这样有可能在海外建分公司,作为总装交付。”王勇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作为多功能应用平台,500公斤载重的飞机可用于物资货运、森林灭火、空中中继、人工增雨、空中侦查巡逻等执行。


眼下,无锡正在打造颇具特色的“低空之城”。


牧羽天航空、道尼尔海翼等整机制造企业,为无锡在低空经济赛道上赢得先机。


“低空经济涵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环节,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每个城市都有机会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我们进行了思考谋划,对产业、场景、基础设施进行摸底调研。”无锡市交通运输局低空经济发展处副处长蔡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全市相关企业150余家,涵盖通用飞机、工业级无人机、传感雷达、飞控、管理平台等多领域,初步形成了“上下融通、整体闭环”的产业生态。


同时,得益于“两机”、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技术赋能,无锡也延伸出了复合材料、零部件、检验检测等相关配套企业,满足本地及周边链上企业的需求。“我们现在也在谋划建设综合性试飞测试基地,为相关企业提供试飞场地和整机、零部件等检测服务。”


无锡发展低空经济并非逐浪之举。


“无锡制造业基础扎实,低空经济相关的人才、科研院所比较多,而且作为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无锡的旅游资源开发得也较好,传统通航在文旅观光等方面也有很大优势。从低空场景应用来说,无锡有很大的潜力。”蔡羽表示,发展低空经济,城市要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优势。


《无锡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全市形成以宜兴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梁溪科技城等试点片区为支撑,以传统通用航空、无人驾驶航空为重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构建集研发制造、商业应用、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四位一体”的低空经济协同发展体系,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成为无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从方案来看,无锡未来的低空产业集聚区也将“各领风骚”。


比如,宜兴丁蜀通用航空产业园以通航装备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为核心,运营服务、试验试飞、维修保养、展示销售为特色,梁溪科技城低空经济产业园以工业级无人机整机研发为核心,数字化建设和运管服务为特色。


“几个特色产业园,根据各自板块情况,围绕研发、制造、维保等不同环节,不同特色差异化发展,共同构成全市的全链条体系。”蔡羽表示,未来的发展思路也比较清晰,即立足本土重点企业培育,挖掘有潜力的企业,鼓励有能力转型的企业转型,扶持已具规模的企业壮大优势,同时争取招引一批有带动效应的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引领带动本地企业创新发展。


积累飞行数据,完成适航取证

与零重力的倾转旋翼不同,峰飞航空科技的航空器采用复合翼构型。


2024年2月和8月,峰飞航空分别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完成了深圳-珠海跨城跨海飞行以及南京跨长江飞行,完成在实际场景中eVTOL航空器低空飞行应用的积极探索,将eVTOL带来的高效便捷直观地展示给了公众。



全球化的合作和飞行,也是在eVTOL这一前沿技术领域输出标准并建立先发优势的重要举措。2024年11月29日,峰飞航空的2吨级eVTOL航空器在日本冈山开展了飞行,这也是中国的吨级以上eVTOL在日本的首次飞行。继5月在阿布扎比完成海外首飞后,11月底日本飞行再次展示了峰飞航空的技术实力和团队全球化运营能力。


“整体来看,2024年主要还是完成适航取证和场景探索的过程,峰飞航空的载物航空器凯瑞鸥取得了全球首张2吨级eVTOL的型号合格证(TC),真正的营收规模体量应该会是在2025年起来。我们有一些新订单,主要集中在载物的型号。新一年最大目标是常态化物流的部分航线,落实商业上的闭环。现在在为交付做准备。此外,我们载人型号盛世龙的适航取证也是2025年的重点,计划2026年完成后也能投入商业试点。”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谢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峰飞通过OEM的方式销售航空器,但目前能够运营的企业还较少,因此峰飞也要协助下游客户赋能运营环节。


目前,峰飞已经实现了“飞的”物流较为常态化的运行。


2024年12月1日,峰飞航空科技大白鲨无人机全流程夜航海岛物流配送,23点起飞,搭载血浆、药品紧急物资,从舟山普陀跨海飞行到东极岛,后搭载最新鲜大黄鱼跨海飞行返回,24点降落舟山普陀。

这不是峰飞的首次物资“飞的”配送。


早在2020年6月24日,“大白鲨”就完成了海上智能物流验证试飞。当日,从位于金山工业区的华东无人机基地海上飞行平台起飞,往返大小金山岛,圆满完成了空中物流运输工作。

物资配送、低空游览等,是低空经济的典型应用场景。


2020年底,零重力开始筹建,创始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5月零重力选择在合肥落地,研发中心则留在南京。零重力落户合肥后不到一年,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预批产机型“ZG-ONE”产品成功下线。


陈炎表示,“ZG-ONE”之所以在适航取证阶段,就形成了意向订单,是因为产品定义清晰,产品力能够明确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