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话》:低空经济——2025年,城市不可错过的万亿级新赛道!
来源: | 作者:低空经济商情 | 发布时间: 88天前 | 34 次浏览 | 分享到:

飞行表演、交通疏导、文旅体验、应急服务......今年春节,低空经济场景在全国各地多领域崭露头角,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来自科技的力量。


而这背后,一个万亿市值的产业蓝图正徐徐展开。


2024年以来,我国许多城市都积极拥抱低空经济:从出台政策支持低空企业发展、到搭建城市低空服务的公共平台…城市“起飞”的呼声不绝于耳,各地也加快布局,希望竞逐这一领域的“试点”“示范”城市。



低空经济“花式”场景多亮眼?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无人机运营、航空物流和低空旅游等领域。以下是详细介绍:

- 无人机运营‌: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影视拍摄和紧急救援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它们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还能降低人力成本。

- 航空物流‌:通过小型飞机或无人机进行快速配送,能大大缩短物流时间,让商品更快到达消费者手中。这对于生鲜、医疗等急需快速送达的货物来说,简直是救星。

- 低空旅游‌:乘坐直升机或小型飞机俯瞰美景,是低空旅游的绝佳体验。无论是山川湖海,还是城市风光,都能尽收眼底,让您的旅行更加难忘。


“低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事实上,无论是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护林防火,还是现代农业植保、寒地试飞应用、低空旅游等多领域,无人机、eVOLT等航空飞行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新帮手也正在逐渐成为各领域的“干活儿”主力军。目前全国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100余个城市发布了与低空经济相关的政策性文件。鼓励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形成新质生产力。“与其他省份相比,黑龙江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基础更为坚实,应用场景也更加广泛。”聚焦低空经济市场需求,探索政府主责的管理模式,形成安全的监管体系,抓住机遇,就可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低空经济是需要场景的。没有场景的支持,它发展没有后劲,也没有前途。我记得去年10月份到苏州开一个会,苏州没有直达的机场,我转到虹桥机场到苏州,地面需要一个半小时,但是我发现了低空航线开通以后,只用了18分钟就抵达了苏州的目的地,时间缩短了很多。


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林育钿:截至2024年底,我们农业无人机的保有量是25.1万架,作业面积超过了26.7亿亩次,覆盖了全国耕地面积的30%。在植保、监测、播种、施肥、授粉、吊运等各方面都有很多的应用场景。


苏州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锦飞:现在我们通过无人机来进行水质巡查,能够把水上的一些执法,包括水上运输的交通安全,都通过无人机进行监测。另一个是医疗应急,通过无人机进行配送,原来1小时可以缩短到20分钟。一些社区医院也能够借此共享到市一级医疗资源,对医疗的普惠、共享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城市低空服务平台能做什么?


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林育钿:我们主要是来负责代表省协同军地民的空域管理部门和政府的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除了有跨省、跨市,还有跨境,比如(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他们也有低空的需求,也需要我们省级平台来协调,保障低空飞行飞得起来、飞得安全、飞得顺畅。


苏州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锦飞: 我们苏州低空服务监管平台,整合了苏州全域的水的数据、路的数据、人口的数据,包括城市的CIM(城市信息模型)建模,能够为我们整个低空空域的管理、航路航线的规划提供相应的依据。各类数据通过我们低空服务监管平台里面沉淀、创新的近200条规则把它有效地组织起来。


基础设施政府买单 低空飞行价格就能“打下来”?


飞先天空科技及若航工业集团董事长 吕勇:现在我们以苏州为中心,到无锡硕放机场9分钟航线,从苏州中心楼顶地面直航中心到北站4分钟的航线,从苏州市中心到南通市中心紫琅湖的航线21分钟。目前最低的价格成本是280块钱一个人。广州机场到正在建设的广州小蛮腰边上的市中心9分钟的航线,我们目前的定价180元左右一个人,今年5月份将正式开通。


纵横股份董事长、总经理任斌:这个价格实际上作为供方来讲,就是硬件设施、服务和数据处理的价格。它面向的如果是单一场景的话,做定制,小批量的这种制造肯定是非常昂贵的,就像20年以前我们的移动话费是很高的。把这个需求上量,然后标准化以后才能够降低。那么怎么样降低供方的成本,我们有个观点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实际上是要政府买单的,是要政府出钱的,最终用户买的就是服务的费用。


企业为何呼吁空域资源尽快放开?


纵横股份董事长、总经理任斌:比如我们好不容易申请了一个空域,基本上三个月只飞了一次,成本相当高。我们认为瓶颈还是在空域资源,真真正正地要让飞行器飞起来,这样的话低空经济才真正地能够活起来。


飞先天空科技及若航工业集团董事长 吕勇:我们觉得各地政府都在制定自己的规则,这和现在民航所出台的相关规范,特别是空域管理规范还是有冲突的。所以我们希望国家能够统一制定相关法规,特别是空域的开放,能够给予指定的守则。


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我觉得主要还应该构建审慎和包容的低空安全的新治理体系。在低空经济的监管工作中,今后一定要关注、明确各管理主体的监管职责。其次,还要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规则,要尽快形成行业管理+社会治理,分类、分级、多方治理的新模式,来推进监管规则的实行,来推动低空经济安全管理的落实,以高水平的安全来保障高质量的低空经济的发展。


来源:低空经济链点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