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起飞”正当时:政策、技术、场景多维突破,万亿市场蓄势待发
来源: | 作者:低空经济商情 | 发布时间: 57天前 | 4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3月,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城市生活与产业升级。从政策支持到技术创新,从应用场景拓展到区域竞争格局形成,这一新兴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政策驱动:国家战略引领,地方竞速布局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全国约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湖北、浙江、海南等地率先试点:湖北构建低空智能“信息网”,实现飞行物实时监控;浙江开通常态化低空载人航线;海南实现无人机配送离岛免税品,低空经济“飞入寻常百姓家”。


技术创新:eVTOL量产加速,电池技术成突破关键

产业链上游制造领域,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迎来量产元年。峰飞航空2吨级货运航空器获颁适航证,亿航智能等企业加速推进适航取证,为“空中出租车”商业化铺路。技术层面,锂电池技术仍是主流,但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新型能源方案被列为研发重点,推动飞行器续航与安全性提升。同时,人工智能与5G-A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低空飞行全要素数字化管理。


场景拓展:从“空中观光”到“产业赋能”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消费领域:上海迪士尼直升机烟花秀、长城无人机咖啡配送等网红项目带动低空旅游热潮

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已覆盖医疗物资、生鲜等场景,京东、顺丰等企业加速布局;

产业领域:农业无人机作业渗透率超60%,极飞科技等企业推动精准农业发展;中信海直拓展海上石油服务与应急救援,低空经济向B端纵深渗透。


区域竞争:深京沪领跑,成渝陕加速追赶

深圳、北京、上海依托技术积累与开放空域,形成低空经济“铁三角”,聚集大疆、亿航智能等龙头企业。成都、西安、沈阳等中西部城市通过政策倾斜与产业园建设弯道超车,例如成都高新区引入低空飞行器制造企业,打造“飞行器+智慧城市”融合生态。


未来展望:万亿市场可期,挑战与机遇并存

据中国能建《2025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8591.7亿元,2030年或突破2万亿元。然而,空域管理精细化、飞行安全保障、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等问题仍需突破。随着《民用航空法》修订推进及低空智联网建设,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