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访谈|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探索物流、文旅需求 推动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
来源: | 作者:低空经济商情 | 发布时间: 52天前 | 75 次浏览 | 分享到: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之一,其产业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元,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广泛,涵盖物流运输、安防应急、商业飞行、旅游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规划适航的航线和空域等挑战。在此背景下,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朱鼎健告诉记者,发展低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有几个特点。一是最有条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产业、政策、科研多种优势,特别是深圳、香港的优势明显;二是最有需求,深港两地人流物流往来频密,在城市应急救援、文化旅游、技术研发和产业链互补等方面存在很多需求交集的空间。尤其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旅游魅力尚未充分释放,可将低空经济文旅品牌作为突破口,联手打造“空中看深港 一半青山一半湾”的特色文旅线路。


“粤港澳大湾区在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方面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特别是深圳集聚有17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形成完备产业链条。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对大湾区低空经济联动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对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产业协同等给予指导。”朱鼎健介绍,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方面,深港两地的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旅游观光等领域需求密集,可作为先行先试的试验场,加速低空经济产业化国际化。


朱鼎健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色、标志性的城市地标,文旅部门可联手打造低空经济文旅品牌,串联两地标志性景点,举办低空经济主题活动,体现深港两地城市魅力。“在深港低空经济旅游合作的模式成熟后,可以逐渐推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参与,实现‘天空之城’向‘天空之湾’转变,推动大湾区低空经济与国际接轨,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朱鼎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