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领域的领军企业沃洛科普特公司(Volocopter)近日申请破产,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空中出租车先驱”,曾凭借多项行业突破和国际资本的青睐,成为备受瞩目的独角兽企业。
然而,在低空经济迈向商业化的关键阶段,沃洛科普特公司未能走完最后一公里。这一事件凸显eVTOL行业在技术成熟度、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沃洛科普特的破产也警示全球eVTOL行业:仅靠技术领先不足以保障成功,资金链管理、政策扶持和商业模式选择至关重要。
资金危机与认证瓶颈
空中出租车一度被设想为未来汽车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在交通拥堵的繁忙城市中。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与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以从汉堡火车总站到芬克威尔德空客工厂的路线为例,发现两人座空中出租车的费用介于175至350欧元(1欧元约合7.5元人民币)之间,而同样旅程的公路交通费用约为54欧元。空中出租车速度优势十分显著,飞行距离仅12公里,耗时11分钟,而传统汽车行驶距离为23公里,用时40分钟。
沃洛科普特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凭借技术创新和宏大的商业愿景,吸引了奔驰、吉利、英特尔等国际巨头的投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6亿美元。公司首席执行官迪尔克·赫克表示,eVTOL能够在城市环境中高效运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沃洛科普特的飞行器不仅减少了碳排放,符合环保要求,还凭借更快的飞行速度和较短的飞行距离,大幅提升出行效率。
然而,尽管公司已完成多国载人飞行测试,且原计划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举办期间推出空中出租车服务,却因未及时通过欧洲航空安全局的型号认证,至今未获商业运营许可,最终导致项目流产,资金链断裂。
沃洛科普特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已进入市场化的最后阶段,但因财务困境无法维持运营。尽管多轮融资支持了技术开发和试运营,但仍未找到可持续解决方案,目前正与投资者洽谈重组方案。
实际上,危机早有端倪。2024年4月,沃洛科普特公司向德国政府申请1亿欧元贷款担保未果,融资环境的恶化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尽管后来通过短期注资维持运营,但持续的研发投入、严格的适航认证流程以及推迟的商业化进度,最终拖垮了这家企业。
沃洛科普特公司的破产并非个案。另一家德国eVTOL创业公司莉柳姆(Lilium),亦因资金链断裂于2024年底破产。两家曾被视为行业“先锋”的企业相继倒下,暴露出欧洲低空经济产业在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的重重困境。
业内专家对沃洛科普特公司的未来前景持不同看法。德国航空专家海因里希·格罗斯邦加特认为,投资者信心正在削弱,复杂的审批流程和高昂运营成本是关键障碍。他指出,两家空中出租车公司难以实现盈利,未来或需开发更大载客量的机型才能实现经济性。
欧洲经济研究中心专家安娜·施特劳宾格则认为,沃洛科普特的技术实力仍具竞争力,只要有投资者愿意承担风险,公司仍有机会翻盘。但她也指出,德国市场对空中出租车接受度较低,潜在客户有限,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