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起来”到“飞得好” 低空经济需跃过几道关
来源: | 作者:低空经济商情 | 发布时间: 53天前 | 40 次浏览 | 分享到:

无人机“闪送”、打“飞的”通勤、坐观光直升机“兜风”……从一次飞行到一条产业链,从政策蓝图到产业生态,低空经济以创新之翼托起万亿级市场空间。

不仅要“飞起来”,还要飞“稳”又飞“好”。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让科技、市场的想象照进生活的现实,低空经济在关键技术、应用场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
“飞起来”:技术场景加速拓新
坐进低空eVTOL模拟体验舱,打开数字中国实景地图库,沉浸式体验城市上空飞行;无人机打通低空“生命线”,15分钟可完成医疗用血紧急配送——近日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首设低空经济专区,现场人头攒动,“未来交通体验”令人眼前一亮。
今年,“低空经济”连续第二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各方支持政策不断强化,科技链、产业链同频共振,供给侧、消费端齐头并进,千米以下的天空越来越“繁忙”。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低空装备行业已有716家企业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信息系统完成了登记注册,备案产品2327种,超过291万架。
“我国主要的信息通信企业以及动力电池、电机等企业都积极布局参与到低空经济中来,各领域创新要素正在加速向低空产业集聚。”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说。
装备技术水平持续提高,适航审定也在不断“破冰”。
3月底,亿航智能EH216-S航空器的运营商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及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获得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这是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载人时代”序章正式开启。
“接下来,市民和消费者可以在广州和合肥相关运营点购票体验低空游览、城市观光及丰富多彩的商业载人服务,未来运营商还将根据运营情况合法合规逐步开拓城市通勤等其他更多场景。”亿航智能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美团自研第四代无人机通过民航局审查,获得了全国首张低空物流全境覆盖运营合格证;全国首款四座电动飞机获颁型号合格证,未来可广泛应用于飞行员培训、观光旅行、体验飞行、空中摄影及航空测绘等领域。
赛迪研究院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朱钧宇认为,低空经济具有“强链条、广融合、深辐射”的产业特性,随着空域管控逐步放开,先行先试示范多点开花,企业将加速商业化进展,低空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据赛迪顾问预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乘风而起,低空经济正“飞”出万亿级产业“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