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崛起:无人机与eVTOL技术如何重塑未来交通?
来源: | 作者:低空经济商情 | 发布时间: 35天前 | 63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物流配送到城市交通,从应急救援到旅游观光,低空经济的潜力巨大。然而,低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管理挑战,如何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高效和有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多元协同的空域管理体系


传统的空域管理主要由军民航负责,但在低空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角色日益重要。2023年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负责行政区域内的无人机管理工作,包括生产制造、非法运行处置、安全应急等。2024年1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提出地方政府应参与空域管理工作,并做好空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在此基础上,形成以省级地方政府为核心、市级地方政府为节点的分级管理模式,省级政府负责区域内低空空域划设、规则制定等统筹工作,并与军民航管理单位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市级政府则主要承担空域开发、场景应用、航线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责。


二、精细化低空航线划设


低空“天路”的建设需要在确保飞行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自由高效飞行。一方面,综合军民航使用需求,明确本区域低空空域功能属性,通过精细化的空域分类划设提高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基于本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特征,以低空场景需求为导向,探索从高度、场景、运行规则等多个维度分类划设低空航线,形成覆盖全面的低空航线网。


三、完善法规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已通过《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核心法规,确立了低空经济管理的基本框架。同时,民航局制定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等21项部门规章,形成从生产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全链条监管。此外,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如广东省的《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深圳市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支撑。地方政府作为基础设施的建设主体,需把握“因地制宜”和“适度超前”两大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低空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低空反制设备、低空气象设备等物理设施,以及低空数字网格空域、低空航线网络、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设施。


五、打造低空飞行监管与服务能力


是低空经济需要通过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低空飞行的效率与安全。一方面,构建以省为核心、市为节点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一体化飞行计划审批、低空空域信息发布等功能,并提供低空气象、低空情报、低空监视、飞行警告等空中交通服务。另一方面,建立工信、公安、民航、市场监督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统筹管理“黑产品”“黑飞”“黑驾驶员”等问题,实现低空安全监管归口化、综合化监管。


六、创新技术应用


技术革新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例如,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低空场景综合性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超算和智能计算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数字地球超级计算机架构,实现了空域网格的高效构建和飞行低延迟的安全计算。这种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低空空域的精细调配与动态管理能力,还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结语


空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其管理的复杂性也对各方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构建多元协同的空域管理体系、精细化低空航线划设、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低空飞行监管与服务能力以及创新技术应用,我国低空经济有望实现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