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空经济法规持续完善,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来源: | 作者:低空经济商情 | 发布时间: 27天前 | 2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相关法规政策不断出台和完善,为低空经济的安全、有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强大动力。


国家层面法规政策的有力引领


1 基础法规的确立


我国通过《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核心法规,确立了低空经济管理的基本框架。《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从生产制造、登记注册、人员资质、运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对无人机飞行活动进行了规范,为无人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 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


民航局制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等 21 项部门规章,形成从生产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全链条监管。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民用微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识别最低性能要求》,统一无线电设备、远程识别等技术标准,确保低空飞行器可识别、可监控。


3 空域管理改革的推进


《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空域划分为管制、监视、报告三类,实施差异化管理制度,真高 120 米以下空域逐步开放,为无人机物流、农业植保等新兴业态创造发展空间。


地方层面法规政策的积极探索


1 地方性法规的出台 


深圳经济特区率先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这是我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地方性法规,在制度设计上注重创新性和前瞻性,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南京、广州等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条例,明确了低空飞行活动的管理主体、职责和程序等,推动了当地低空经济的规范化发展。


2 发展规划与行动方案的制定


广东、湖北等省份发布了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如广东省计划到 2025 年初步建成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湖北省力争到 2025 年全省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突破 500 亿元等。各地还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明确了年度工作重点和支持措施。



法规政策助力低空经济产业腾飞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各地加大对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无人机运行管理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建成无人机综合监管试验平台,佛山建设全国首个城市级无人机运行管理平台等,提升了低空经济的运行保障能力。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在物流领域,顺丰、京东等企业获批全国性无人机物流试点,粤港澳大湾区开通首条跨海无人机快递航线等,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在农业领域,农业农村部开展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试点,全国无人机植保作业面积突破 15 亿亩次,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在法规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了对低空经济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了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的竞争力。


随着低空经济法规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低空经济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