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低空飞行场景日益丰富,但 “黑飞” 乱象也随之而来,给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埋下隐患。近期,上海公安针对这一问题持续发力,一系列严管严治举措落地,既守住了安全底线,也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低空飞行场景日益丰富,但 “黑飞” 乱象也随之而来,给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埋下隐患。近期,上海公安针对这一问题持续发力,一系列严管严治举措落地,既守住了安全底线,也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9 月 19 日,上海市公安局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无人机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会议明确,当前无人机安全监管工作事关城市运行安全,必须牢牢把握 “重要性” 与 “紧迫性”:既要强化全环节打击整治,让 “从严从紧” 成为监管常态;也要靠科技 “赋能”,依托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建设,摸清无人机、飞手等核心要素底数,推动数据共享实现 “底数清、情况明”,从根源上提升 “黑飞” 行为的发现、处置效率,破解超大城市无人机管控难题。
同时,会议特别强调 “刚柔并济”—— 在严打违法的同时,要通过广泛宣传引导,让 “依法依规飞行” 成为社会共识,既整治 “黑飞” 扰序行为,也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事实上,上海公安的专项整治早已启动。自今年 8 月以来,针对无人机总量快速增长背后的 “黑飞” 风险,上海公安聚焦未报备飞行、未实名注册、超高飞行等违法行为,开展了无人机 “黑飞” 专项整治行动。
截至目前,专项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查处 “黑飞” 案件 778 起,有效震慑了违法飞行行为;更关键的是,实名注册登记的飞手数量、无人机数量,较整治前环比分别上升 125% 和 96%,越来越多飞手和用户主动遵守监管要求,为低空安全筑牢了 “人防 + 技防” 的双重防线。
对于广大无人机爱好者、从业者而言,上海公安的监管举措并非 “限制”,而是对安全与发展的双重保障:
如果你是飞手:请务必完成实名注册,飞行前按规定报备,不越 “高度红线”、不闯 “禁飞区域”,让每一次飞行都合规安全;
如果你是企业:在布局低空业务时,可主动对接公安部门,了解监管要求,借助合规运营抢占发展先机;
如果你是普通市民:若发现疑似 “黑飞” 行为,可及时向公安机关反馈,共同守护城市低空安全。
低空经济是未来发展的新蓝海,而安全是这片蓝海的 “压舱石”。上海公安的持续发力,不仅在遏制 “黑飞” 上见真章,更在为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铺路。相信随着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共识的持续凝聚,上海的低空领域将更安全、更有序,也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