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下游 “全面开花”!物流缩时、交通上新,2035 年市场将冲 3.5 万亿
来源: | 作者:低空经济商情 | 发布时间: 33天前 | 7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民航局预测显示,2035 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 3.5 万亿元,而赛迪数据指出,2024 年低空航空器运营服务已占市场半壁江山。这背后,物流、交通、农业、文旅等下游应用场景正从 “试点探索” 迈入 “规模化落地”,成为驱动产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一、低空物流:重构立体运输网络

作为目前最成熟的下游场景,无人机物流已实现多维度突破:

  • 跨域配送提速: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 - 中山” 跨海航线将 71.7 公里运输压缩至 40 分钟,成都 “中欧班列 + 低空物流” 模式让进口商品配送再省 30 天;

  • 特殊需求攻坚:西咸新区建成全省首个低空物流组网,为半导体晶圆、生物制剂提供恒温恒湿运输,某芯片企业时效提升 83%,研发周期缩短 18%;

  • 成本优势凸显:顺丰、京东 2024 年无人机配送包裹超 2 亿件,单票成本较传统下降 60%。


    二、低空交通:打开城市立体通勤新门

    城市空中交通(UAM)从概念走向现实:

    • 短途航线落地:上海开通浦东至养云安缦酒店点对点航线,成为市内通勤新选择;深圳、成都等 15 城试点 “空中出租车”,2026 年预计日均运营 5000 架次,票价仅为出租车 1.2-1.5 倍;

    • 技术适配场景:亿航智能第五代 eVTOL 续航突破 400 公里,载重 1.5 吨,满足 80% 支线物流与医疗急救需求。


      三、农林与巡检:科技赋能生产升级

      低空技术正重塑传统产业效率:

      • 农业精准作业:西咸新城农田无人机植保覆盖率 100%,农药用量降 40%,效率提 50%;海南果农用无人机打药,3 天工作量缩至 5 小时;

      • 高危领域替代:西咸新区用无人机巡检高压线路、光伏阵列,故障识别率显著提升;新能源设施运维中,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实现氢能、光伏设备智能监测。

        四、应急与文旅:解锁民生服务新场景

        • 应急救援提速:西咸新区构建 “15 分钟空中通道”,医疗样本送检效率升 60%,山地救援无人机可穿透地形定位失联人员;

        • 文旅体验创新:粤港澳大湾区 “空中看港珠澳” 航线载客率 92%,西咸新区推出 “空中盲盒”,实现文创 “下单 - 飞行 - 开箱” 闭环。

        政策与技术双驱动,场景扩容加速


        随着全国 8000 个无人机起降点建成、5G 低空专网覆盖率达 85%,叠加适航认证流程缩短 80%,低空经济下游场景正从 “单点突破” 转向 “全域开花”。业内预计,2025 年运营服务市场规模将达 8500 亿元,成为万亿产业生态的核心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