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浙江省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积极响应省政府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部署,旨在进一步拓展 “低空 + 农业” 应用,培育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助力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
总体目标
立足农业农村领域,以深化农业“双强”为抓手,推动低空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到2027年,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新基建、新应用、新格局基本形成,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农用无人机配置全覆盖,全省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达10000台以上,农用无人机作业面积超6500万亩次以上,建设农业生产“低空+地面”一体智能监测点100个,无人机乡村巡查巡检村域覆盖率达30%以上。
六大场景
农业低空生产作业场景:按宜飞则飞、应飞尽飞原则,扩大农用无人机在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及茶叶、果树、蔬菜等特色产业中的应用,鼓励开展特色作物授粉及畜禽养殖场消毒、水产养殖投喂等。
农业低空监测场景:发展农作物种植规模、长势、病虫害、灾情等飞行智能监测,率先开展“低空+地面”综合智能监测,建设一体智能监测点。
农业低空服务场景:拓展无人机在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巡查、种粮补贴核实等场景应用,鼓励开发“低空+金融”产品。
农业低空运输场景:推广无人机在地形地貌复杂地区开展生产物资吊装,发展杨梅、山地蔬菜、水产等生鲜农产品“产地直达餐桌”低空运输服务。
农村低空治理场景:利用无人机巡查巡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管理等工作。
农村低空农文旅消费场景:推动休闲农业与低空观光融合,支持发展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观光等活动,鼓励举办航拍摄影、飞行赛事等。
多重保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布设实用充电装置,鼓励建设无人机“机巢”和起降平台,深化乡村管线序化行动。
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招引省外优质资源,培育本土“链主”企业,开展操作培训、售后维修服务,拓展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到2027年建成100个省级飞防社会化服务组织。
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浙农优品”、“浙农粮”等应用迭代升级,推动低空经济数据向乡村大脑归集,开发增值服务产品。
加强科技研发:鼓励创建低空经济省级农业重点企业研究院,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无人机适农化技术改造攻关。
强化人才培养:支持企业与院校联合开展人才培训,每年组织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到2027年全省累计培训无人机飞手5000人次,支持开展技能比武,打造“浙农智富”品牌。
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将低空经济纳入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内容,以县域为单位打造试验地,支持涉农县争取省级试点。
落实政策支持措施:统筹现有政策资金渠道,支持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支持重大项目储备和申报,鼓励开发相关商业保险产品。
加强安全规范管理:支持编制农用无人机作业技术指南,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科普,指导规范操作,加强低空飞行安全管理。
浙江方案彰显无人机应用活力
农用无人机保有量与作业面积:到2027年,浙江省计划实现全省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达10000台以上。假设每台农用无人机的平均价格为5万元,那么10000台无人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
应用场景拓展:无人机在农业低空生产作业、监测、服务、运输以及农村治理、农文旅消费等场景的应用不断拓展。假设每个应用场景的市场规模为10亿元,那么浙江省无人机在各应用场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主体培育:加快充电装置布设、无人机“机巢”和起降平台建设,以及培育本土“链主”企业等措施,将为无人机市场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市场主体的增加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假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10亿元,市场主体培育带来的市场规模为20亿元,那么浙江省无人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主体培育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元。
从浙江行动方案洞察全国无人机农业市场潜力
应用场景拓展带来的市场空间:随着无人机在农业、物流、测绘、安保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如在农业领域,全国有约20亿亩耕地,若按照浙江省的无人机作业面积占比推算,全国农业无人机作业市场潜力巨大。假设全国农业无人机作业面积为浙江省的10倍,那么全国农业无人机作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企业数量与市场容量: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共计198.7万架,无人机经营性企业已超过1.7万家。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无人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拓展。假设每个企业的平均市场规模为1000万元,那么全国无人机经营性企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元。
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以及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无人机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假设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规模增长为10%,那么全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6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