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具有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的特点。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了低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度前沿热点词中,“低空经济”位列其中。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具有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的特点。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了低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度前沿热点词中,“低空经济”位列其中。

低空经济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空经济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以及综合服务四个方面,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根据产品类型不同,又可分为通用航空、无人机、eVTOL三个产业形态。全球低空经济发展经历早期应用探索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正式提出“低空经济”的概念,相关部委按各自管理职责构建从监管到产业的体系化政策,规范低空行业各项管理要求。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此后《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顶层政策相继实施,标志着低空经济发展步入“有法可依”阶段。2023年,低空经济被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指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为33.8%。其中,中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业规模达9.8亿元,同比增长77.3%。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中国无人机出口金额达到16.64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新注册无人机近60.8万架,持有现行有效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无人机企业总数超1.4万家。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9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纳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规划。
eVTOL是“新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以低空行业为代表的企业有三大显著特点:高知识密度、高研发协同、高增长速度。低空经济正以颠覆性的力量,逐步重塑交通格局、物流方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eVTOL因为垂直起降无需机场、更加智能化、低成本、易维护、高安全等优势,成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全球有数百家企业投入到空中交通行业,包括初创公司、航空巨头、出行公司和汽车公司等。相比传统直升机,载人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纯电驱动、噪声低、性价比高、更加环保,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的飞机、也是一种更符合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系统的产品。目前,已有六大城市率先抢“飞”低空经济新赛道。近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6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初步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伴随着电动化的升级变革,航空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eVTOL预期将在未来空中出行场景中扮演重要角色,eVTOL对国内航空产业来说也是难得的一次弯道超车机会。
作为未来空中交通产业的细分领域,eVTOL是最热门的赛道,吸引了包括一批初创型科技企业、传统汽车和飞机厂商参与。截至2022年10月,全球eVTOL飞机研发企业约有300多家,出现了Joby、Archer、Wisk、Lilium、亿航、峰飞航空、御风未来、时的科技等专注eVTOL领域的科技企业;波音、空客、贝尔、巴西航空工业等传统航空企业巨头也纷纷加入或关注这一领域;奔驰、保时捷、现代、吉利等众多车企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在eVTOL赛道展开布局。截至2024年3月,全球共有300家公司致力于开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研发周期方面,与传统航空业动辄10年起步的研发周期相比,eVTOL企业为了尽快实现商业化目标,倒逼研发不断加速。2024年5月22日,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在第五届中国机场发展大会上发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场技术要求》团体标准。2024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发布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最新成果,是中国首个完成样机飞行试验的全倾转旋翼eVTOL飞行器。2024年7月11日,载人飞碟eVTOL在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海滨公园首飞。11月29日,峰飞航空2吨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日本冈山成功首飞,完成中国吨级以上eVTOL在日本的首次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