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被誉为“低空经济元年”和“5G-A商用元年”。这一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常州等多个城市宣布打造低空经济生态圈。从飞行器制造到基础设施建设,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展现出迅猛发展势头。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2024年被誉为“低空经济元年”和“5G-A商用元年”。这一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常州等多个城市宣布打造低空经济生态圈。从飞行器制造到基础设施建设,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展现出迅猛发展势头。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经济”与“5G-A”正在前进的道路上相互扶持、相互成就。万亿元规模的低空经济迅速发展,为5G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动力,5G网络的发展也助力万亿元低空经济“高飞”。
5G技术大有可为
通信、导航、监视(Communications Navigation Surveillance,CNS)是航空业运营的基础。在高空网络,监管机构使用雷达、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等设备管理民航客机。但在低空领域,传统CNS手段难以适应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监管需求。因此,行业探索者把希望寄托在5G技术尤其是5G-A技术上。5G-A通信基站具备和雷达类似的感知功能,可根据终端与各基站之间的距离信息计算终端的位置,实现对飞行器的实时监视。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建成开通5G基站突破410万个,5G网络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了“乡乡通5G”;5G已融入80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累计超10万个。业内认为,依托我国较大规模的5G基站总数(基站本身已具备通信能力),再加上组网感知能力,打造5G-A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相关难题。
“与传统雷达感知技术相比,5G-A在站点资源、传输资源、网络运维等方面更具成本优势,具有精度高、部署快、易组网等优势。”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无线未来实验室主任崔亦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低空网络在低空通信和感知技术方面尚不完善,存在感知精度低,连续组网难等问题。
“5G基站原本仅具备通信能力,毫米波雷达能够将感知能力融入基站,在具备通信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感知的精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天风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唐海清认为,通感一体化是5G-A的新增能力,可让基站兼顾通信、感知双重能力,使基站在提供蜂窝移动通信能力的同时,叠加类似雷达的感知功能,能有效追踪飞行器并提供空域管理、低空安防等服务,5G-A能助力低空经济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