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助力深圳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智能低空系统,提升空域利用率3倍
来源: | 作者:低空经济商情 | 发布时间: 13天前 | 19 次浏览 | 分享到:

7月20日,深圳前海蛇口价值工厂上空,一架银灰色的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蒙蒙细雨中垂直离地,悬停、转向、平飞、降落,全程不足五分钟却吸引了数百名专业观众。这是深圳零重力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ZG-ONE二号原型机首次公开演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创新走廊”启动后的首场秀。


图片


从“无人机之都”到“空中交通样板间”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敏在现场宣布,前海—蛇口低空经济先导区正式挂牌,首批8条城际“空中的士”航线将在年内开通,覆盖香港中环、珠海横琴、广州南沙等湾区核心节点,预计单程票价不高于同距离出租车的2.5倍,时间却缩短70%以上。


支撑这一场景的是深圳刚刚上线的全球首个城市级“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该系统由华为、中兴、民航二所等20余家单位共建,首次实现5G-A、北斗、雷达、光电四维一体监视,可对半径50公里内2000架次航空器实施秒级轨迹预测与冲突解脱,空域利用率提升3倍。


技术—场景—标准“三箭齐发”


“过去我们只做无人机,现在我们给城市造‘空中路网’。”深圳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介绍,先导区已布局:
• 技术层:零重力、顺丰、泽芯未来等上下游企业超70家集聚,涵盖eVTOL整机、氢能固态电池、低空通信、适航验证等全链条;
• 场景层:开通全国首条“前海—珠海”跨海物流航线,单程12分钟,比陆运节省1小时;
• 标准层:深圳新发布《低空飞行运行管理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建设技术标准》等8项地方标准,填补国内城市空中交通空白。


资本与人才加速涌入


7月18日,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在前海成立,首期规模100亿元,重点投向eVTOL、氢燃料电池、低空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同一天,民航中南局与前海合作设立“大湾区eVTOL适航审定中心”,预计可将新型号适航周期从36个月压缩至18个月。


“我们选择落户前海,一是这里有直达香港的跨境空域,二是深圳电子信息人才储备全球罕见。”零重力CEO贾思源透露,公司已拿到120架ZG-ONE意向订单,其中30%来自港澳低空旅游企业。


专家点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欧阳桃花认为,深圳把低空经济从“产业概念”推进到“城市级工程”,核心在于用法治化、数字化、国际化手段打通了“空域—标准—市场”三重壁垒,为全球特大城市治理低空空域提供了可复制的新范式。


根据民航局最新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1.5万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有望贡献超过30%。随着“深圳经验”加速向外输出,中国低空经济正从“起飞”迈向“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