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上海讯 —— 随着“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下游应用场景正加速落地,物流配送、文旅观光、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领域多点开花,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案例。
2025年7月20日,上海讯 —— 随着“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下游应用场景正加速落地,物流配送、文旅观光、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领域多点开花,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案例。

在江苏苏州,美团无人机与本地商超合作的低空配送网络已覆盖核心商圈,单笔订单配送时间缩短至12分钟。浙江绍兴则于6月出台全国首个地市级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办法,预计带动产业链投资超10亿元,重点支持无人机配送、医疗急救等场景。河北沧州近日开通的“血液运输空中专线”,通过无人机实现医院间紧急血样30分钟内跨城流转,成为低空经济与民生保障结合的典型案例。
岭南股份与亿航智能合作,在广东韶关丹霞山推出低空观光航线,游客可乘坐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俯瞰世界自然遗产,暑期预订量已突破2000人次。云南丽江-大理的“空中走廊”项目则结合民族文化体验,打造“飞行+非遗”特色产品,带动沿线酒店预订量增长35%。北京、珠海等地计划2025年底前建成1000个垂直起降场,形成“生产-测试-运营”全链条的低空文旅生态圈。9月,国家发改委拟发行低空经济专项债,重点投向垂直起降场(Vertiport)、导航系统等新基建,全国100亿元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同步启动,优先支持物流、应急救援领域。深圳、合肥等城市已明确将低空物流配送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上海、常州等15城则联合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目标2025年打造100个示范项目。宁德时代战略投资峰飞航空,其航空级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0%,使eVTOL续航突破300公里,为跨省低空物流和城际空中出行提供可能。珠海紫燕无人飞行器推出的电动无人直升机,则凭借高原适应性成为西藏电力巡检的“主力机型"。
业内分析,低空经济下游场景已从“示范”走向“盈利”。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其中物流与文旅贡献率将超40%。正如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学军所言:“谁能率先解决场景痛点,谁就能在万亿市场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