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红灯闪烁,机舱门滑开,一架无人机从楼顶自动起飞,按照既定航线穿梭在高楼与河道之间。15分钟后,指挥大屏弹出告警:西湖区文三西路共享单车堆积、广州白云区黄石北路出现偷倒建筑垃圾、苏州高新区狮山路工地扬尘超标……这些过去需要几十名队员巡查半天的“城市病”,如今只用一台无人机就能精准锁定。2025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100个城市把无人机编入“城管序列”,一张“空地一体”的立体治理网正在成型。
从“人巡”到“天巡”:效率提升5倍
“空地联动”闭环:发现—派单—处置—反馈一屏搞定
“无人机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城市运行中心的‘飞天下探针’。”常州武进区把437个空中网格与31座固定机舱、12台车载机舱打通,一次飞行可同时服务水利、环保、公安等6个部门,累计发现疑似问题2573件。
杭州蒋村街道则把无人机告警直接接入“智慧城管平台”,形成“自动发现—坐标标注—工单派发—处置反馈”闭环,试运行一个月即清理垃圾堆16处。
佛山市更把无人机执法写入地方标准,85项取证事项清单让“空中城管”执法有据,两年派出4万架次,立案1000余宗。
“5G+北斗”护航:飞得起、管得住、用得好
“无人机最怕信号断、画面糊。”广州移动与白云城管联合打造5G-A低空智联网,实现端到端高清影像实时回传,延迟低于20毫秒。
在雄安新区,北斗高精度定位把无人机误差缩小到厘米级;上海徐汇将无人机影像叠加城市三维地图,一键锁定违建坐标,远程即可完成取证。
基层声音
“过去查处偷倒渣土,常常扑空。现在无人机高空一扫,车辆轨迹、倾倒点位一目了然。”——广州白云城管执法队员
“以前最怕晚上施工噪音投诉,现在无人机带噪声计飞一趟,数据实时回传,投诉量下降55%。”——雄安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
【结语】
当无人机化身“空中城管”,城市治理第一次拥有了“上帝视角”。从“人海战术”到“空地一体”,低空经济正在重塑城市管理的底层逻辑:更高效、更精准、更人性化。未来,随着5G-A、AI大模型和北斗三代技术的深度融合,“空中城管”还将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成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天空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