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随着一架搭载 480 Wh/kg 全固态电池的 EH216-S 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平稳降落在蛇口邮轮母港,全球首条城市空中交通(UAM)示范航线完成第 1000 次安全运行。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中的商业化落地,也宣告中国正成为全球低空出行的技术策源地。
深圳——随着一架搭载 480 Wh/kg 全固态电池的 EH216-S 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平稳降落在蛇口邮轮母港,全球首条城市空中交通(UAM)示范航线完成第 1000 次安全运行。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中的商业化落地,也宣告中国正成为全球低空出行的技术策源地。
一、能量密度跨越“航空门槛”

“480 Wh/kg 意味着同样重量的电池,续航可从 30 分钟提升到 48 分钟,单座百公里耗电成本降至 9 元,与出租车持平。”亿航智能副总裁张宏介绍,该固态电池由公司与欣界能源联合开发,采用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已通过 1000 次等效起降循环验证,热失控概率低于 10⁻⁹/小时,满足民航局最新适航要求。
二、电池厂“抢滩”低空赛道

• 宁德时代:5 月通过 AS9100 航空航天质量认证,凝聚态电池(500 Wh/kg 路线)已获峰飞航空 10 亿元战略订单;
• 欣旺达:发布“欣·云霄 2.0”软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360 Wh/kg,已配套时的科技 E20 eVTOL 完成 123 km 跨海航线验证;
• 孚能科技:半固态 330 Wh/kg 产品进入 FAA 第四阶段适航认证,预计 2026 年批量出口北美;
• 国轩高科:首条 0.2 GWh 全固态中试线贯通,规划 2027 年扩至 2 GWh,配套吨级 eVTOL。
三、地方政策“保驾护航”

同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低空经济 2.0 行动计划》,提出对搭载固态电池的 eVTOL 航线给予 0.3 元/公里专项补贴,并在南山—前海—宝安打造“空中通勤走廊”。广东省则明确到 2026 年建成 300 个固态电池 eVTOL 起降点,形成覆盖大湾区的 30 分钟飞行圈。
四、产业规模有望破千亿

赛迪研究院预测,2025 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其中动力电池需求 50 GWh,对应价值 1500 亿元;到 2030 年,固态/半固态电池渗透率有望超过 60%,市场规模突破 4500 亿元。
“固态电池解决了续航、安全和成本三大痛点,低空经济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间节点就是现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同期举办的“2025 低空能源大会”上表示。
据悉,民航局将于 9 月正式颁布《民用电动航空器固态电池适航规定》,为规模化运营扫清最后政策障碍。随着技术、政策、资本三箭齐发,中国有望在全球率先实现“飞行通勤”日常化。